免责声明·来源网络不承担任何责任| wca 摘录 | 时间 2011/11/5 阅读:2145次|如有侵权请来电删除

“ 笔 ” 是指毛笔。它以各种动物的毫为原料,人工精选,配上笔杆作用于书画。毛笔具有尖、齐、圆、健等特点,或粗或细,能轻能重,熟练运用,能妙笔生花,是其它笔所不及的。我国发现最早的毛笔是 1954 年在湖南长沙左家公山战国楚墓中出土的一支兔毫竹杆毛笔,与现在毛笔没多大差别。秦时大将蒙恬制笔更为精到,《史记》载: “ 蒙将军拔山中之毫,始皇封之管城,世逐有名 ” 。因此,人们又将毛笔称 “ 管城侯 ” 、 “ 管城子 ” 。三国时制笔技术上出现了著名的 “ 诸葛法 ” 、 “ 韦诞法 ” 。毛笔中 “ 宣笔 ” 曾长期受人青睐,它取材于安徽宣州一带山中的兔毫,采用 “ 诸葛法 ” 精制而成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《紫毫笔》中云: “ 云南石山有老兔,吃竹饮水生紫毫。宣城之人采为笔,千万毛中拣一毫 ” 。宋人叶梦得《石林避暑录话》云: “ 笔盖出于宣州,自唐惟诸葛一姓,世传其业。治平、嘉祐间,得诸葛笔者,率以为玩珍;熙宁后,世始无心散卓笔,其风一变 ” 。 “ 无心散卓笔 ” 是一种或两种兽毫混合散立而成。风靡一时的宣笔的制作,自南宋之后渐渐衰落,后来居上的则是湖笔。明清时,湖笔与徽墨、宣纸、端砚,被人们称为文房四宝的代表。湖笔产于浙江湖州善琏,这一带的山羊毫质量上乘,是制笔的优良材料。又因宋室南迁,宣州一些制笔高手转到湖州一带寻求发展,这些又是湖笔得以发展的有利因素。因此,善琏的制笔在清代已进入了家家户户。如清代江登云《素壶便录》云: “ 湖笔出归安县善琏村,亦数千户地,非一姓罔不习其技者,至女流皆能为之,各省贩客群集,视太平尤盛 ” 。次外,在苏州、杭州、金陵等地也有毛笔产制。这一时期,毛笔种类繁多,制作工艺考究,有的笔杆、笔套、笔盒都十分精美,可称为工艺美术品。善琏在现代仍然是湖笔的主要产地,制笔已成了善琏的一大产业。
 

   宋笔:宋代是我国制笔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。宋时的毛笔趋向多祥化.价廉实用的羊毫笔和羊兔毫合一的蒹毫笔得以广泛使用。宋陈著《负暄野录》中载:“以羊合免盛于今时.盖不但刚柔得中,适宜作字,而且价廉工省,故人所竟趋。”宋时的制笔业仍以宣州为中心,尤以诸葛氏一族和歙州吕道人、新安汪伯立所制之笔为佳.被列入“贡品”。诸葛氏所制“无心散卓笔’海内称第一,声誉最盛。这种笔毫长一寸半.藏一寸于管中.笔根牢固,弹性好,不掉毛,不开叉。宋人苏易简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撰写的《文房四谱》,是我国第一部文房四宝专著。卷一的笔谱,对毛笔的历史、制作、用料等都作了精辟的分析和总结,是后人研究我国文房四宝的一部难得的参考书籍。 
 
 

   明笔:这是一支以羊毛为笔毫、 黑漆描金龙凤笔杆的明代毛笔,工艺精美,造型匀称。明代湖笔已成为制笔业的主流。在笔毫、笔杆的用料和制作技艺上都有新的发展。除采用传统的羊毫,狼毫、紫毫外,又有用貂毫、鸡毫、虎毛、猩猩毛、胎发等制笔。明屠隆《考盘余事》中载: “广东番禺诸郡,多以青羊毛为主,以雉尾或鸡、鸭毛为盖,五色可观。或用半孤毛、鼠须、虎毛、羊毛、鹿毛、羊须、胎发、猪鬃、猩毛造者,然皆不若兔毫为佳。制作笔杆的既有朴实的竹质,又有名贵的檀木、花梨木及金、银、玉、瓷、象牙、玳瑁等名贵材质。一些笔杆上还施以雕刻、镶嵌、彩绘等工艺.成为精美的工艺品。就毛笔的制作,屠隆又在《笔墨纸砚笺》中首先提出以尖、齐、圆、健为笔的“四镱”。这也就成了后人品评毛笔质量优劣的标准。 
 
 

   堆朱人物雕管笔:笔管长2 1.2厘米.直径1.2厘米, 全长2 9.4厘米,以堆朱为地,雕刻有细长条式的山水人物画,构图新颖,所刻山水人物清晰、生动。笔毫为貂毛,呈玉兰蕊型。它是明代毛笔中之珍品,珍藏于紫檀木制的笔盒中,笔盒以银片镶嵌莲花状花纹,盒中有檀木笔座。这对笔具有明代堆朱雕的典型特征,是难得的明代精美工艺制品。堆朱是一种工艺,如明王佐《新增格古要论·古漆器论)载:“假剔红,甩灰团起,外用朱漆漆之,故日堆红。” 
 

   各式清笔: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各式毛笔,多为宫廷制作的“御用笔”和江浙进贡的高档“御制笔”,有白竹管、棕竹管、湘妃竹营、玉管、象牙管、瓷管、珐琅管、木管(硬木、乌木、檀香木)等多种质料,笔管装饰精美,有镂雕、彩绘等,题材多样,多为喜庆吉祥图案,有双龙戏珠、龙凤呈祥、八仙、云凤、云蝠、古钱等.成为精美别致的工艺美术品。
清代的制笔业的中心仍是湖州善琏镇。道光以后,一统天下的“馆阁体”书风被打破,梁同书、康有为、包世臣、何绍基、邓石如等书法家提倡北碑,主张书法风格多样化,促使价廉实用的羊毫毛笔盛行。湖笔制作技术随之外传,逐步向北方地区延伸,上海、苏州、扬州、北京等地出现了制作湖笔的作坊,工场和以经营湖笔为主的笔庄,笔工多为善琏人。 
 

   清代康乾几位皇帝,都喜爱书法、绘画,更雅爱文房宝器。当时宫廷的御用毛笔.在制作工艺上是十分讲究的。



   御制诗花卉雕管紫毫笔:这是一套清代嘉庆时制作的毛笔,笔长23.8厘米,箱长28.2厘米,宽21.4厘米。高36.2厘米。箱前开门,内有五屉,每屉装十支毛笔,笔毫为紫毫,笔杆分别为象牙、竹、檀香木等,笔套上雕刻花卉,笔杆上刻有隶书御制诗句。堆朱箱的四个侧面及顶部刻有山水人物,顶部中央嵌着一块玉片,上有“天葩垂露”四字,每一屉面上刻着缠枝莲花纹。整套毛笔工艺精湛,质料考究,装潢豪华,色彩绚丽,为清代宫廷文房之精品。 
 

   特制精纯羊毫笔:笔长 3 . 8 厘米,笔毫长 9 厘米,牛角斗,湘妃竹管,纹理丰富,上刻有周恩来总理“大江歌罢掉头东”诗一首。 羊毫笔是毛笔家族中的大路货品种很多,南北厂家都有生产,但以 浙江杭嘉湖平原的羊毛所制的湖笔质量好。湖州善琏湖笔厂和王一品斋笔庄生产的各种品牌的羊毫书画笔,深受书画家和广大书书画爱好者的喜爱。  
 

   宣笔 :宣笔因产于安徽宣州(今宣城)而得名,又名徽笔。早在唐朝宣州就成为我国的制笔中心。宣笔深受文人墨客称赞,自居易有诗云:“每岁宣城进笔时,紫毫之价如金贵。”段公路《北户录>日:“用宣城诸葛笔一支,酬以十金,号为翘轩宝帚。”当时涌现出诸葛高、吕道人、汪伯立等一代制笔名家。宋代大诗人梅圣俞称:“笔工诸葛高,海内称第一。”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晚年尤喜用宣城诸葛丰的鸡毛笔。新中国成立后,宣笔的生产得以复苏,1 9 6 3年泾县安吴率先建起了宣笔厂,现成为全国毛笔生产的主要厂家之一。8 0年代曾创制出“莲蓬斗笔”和“梦笔生花‘两个新颖独特的名牌产品,深受国内外书画家及广大书画受好者的喜爱 
 

   弗聿笔:这是当代湖州善琏湖笔厂为纪念蒙恬而特制的一支特大毛笔,长112厘米,重13公斤.笔豪选用上等马鬃精制而成,最大直径24厘米.笔杆以优质柚木制成传统的木楂式,上镌刻遒劲的行书笔名,显得气势雄浑,壮观古朴,可称笔中之最。
  善琏出名笔,素有“毛颖之技甲天下”称明《弘治湖州府志》载:“湖州出笔,工遍海内,制笔者皆湖人,其地名善琏村。村有含山,山颠浮屠,其卓如笔。”人们称村内小小的立陵为含山。含山的歌曲部矗立着一座七层宝塔,远远望去塔身耸立,刚劲挺拔,犹如笔峰。相传秦将蒙恬曾到过善琏,所以人们一直尊蒙恬为湖笔的创始人,称他为“笔祖”,在村西建有“蒙公祠”,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六日和九月十六日,当地笔工都要举行盛大迎神庙会,以示纪念。  
 

  长锋羊毫笔:毛笔是中国书画主要的用具之一,毛笔的质量与形式也随着人们实用的需要而不断提高和多样化。清人梁同书在《笔史》中云:“出锋须长,择毫须细。管不在大,副切须齐。”图中就是一支符合梁同书所要求的长锋羊毫笔,长2 3.5厘米,笔毫长9.5厘米,竹管上刻有楷书“退临池之笔”、“长锋宿净陈纯羊毫”。这里的“宿净陈纯”,是指羊毫四个方面的质量;宿,指羊毫经夜露或陈晒;净,指羊毫内质匀净;陈,指羊毫保存时间长久;纯,指羊毫内未杂以其他兽毛。此笔为清末著名笔工贺莲青于戊戌年所制。  
 

   地处浙江湖州市的善琏镇,是湖笔的发源地和主要产地,素有“笔都”之称。小小的善琏,几乎家家户户会制笔,涌现出许多湖笔世家。湖笔的主要特点是分层匀扎,尤以羊毫笔最负盛誉。其羊毫采用杭嘉湖平原之优质山羊毛,锋嫩质净。明李}羽《戒庵漫笔》中说:“造笔羊毫,天下皆出,以嘉兴峡名第一。”湖笔的笔杆主要取浙西天目山北麓灵峰山下的鸡毛竹,它节稀杆直,竹内空隙较小,是制作笔杆的理想原料。

  在工艺上。湖笔选料严格,主要选用山羊腋下毛,所取毫料须陈宿多晒,除去污垢,然后再根据毫料扁圆、曲直、长短、有无锋颖等特点,浸于水中进行分类组合,一般要经过浸、拔、并、梳等七十余道工序。湖州在继承宣笔制作技艺的基础上。形成了自己制笔的精、纯、美“三义”和尖、齐、圆、健“四德”的工艺要求。图中即是善琏笔厂制作的一套羊毫笔。